2018年7月6日 星期五
新約時代的「虔敬的人」
新約時代的猶太會堂成員,大致上可分為三種人。猶太人,入猶太教的外邦人,及虔敬的人(外邦人)。
一般的觀念認為,猶太人是個排他的民族,猶太教是專屬猶太人的,外邦人怎麼可能進猶太會堂呢?
但從聖經的記載,我們知道猶太人出生第八天就須受割禮(利12:3,路1:59,腓3:5),順理成章是猶太教徒。文士和法利賽人還到處拉人入猶太教,就可以知道當時有許多外邦人受了割禮進猶太教。
(太 23:15) 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!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,勾引一個人入教(proselutos),既入了教,卻使他作地獄之子,比你們還加倍。
此節中的「入教」希臘原文為(proselutos),意思是「從多神教改為信奉猶太教的」。簡稱為歸信者。
聖經也記載五旬節節期,除了各地的猶太人會上耶路撒冷過節外,那些在進猶太教的外邦人,也在其中。
(徒 2:10) 弗呂家、旁非利亞、埃及的人,並靠近古利奈的呂比亞一帶地方的人,從羅馬來的客旅中,或是猶太人,或是進猶太教的人,克里底和亞拉伯人,都聽見他們用我們的鄉談,講說 神的大作為。
在彼西底的安提阿的猶太會堂,聖經同樣記錄到這些外邦的歸信者(proselutos)。
(徒 13:43) 散會以後,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(proselutos)多有跟從保羅、巴拿巴的。二人對他們講道,勸他們務要恆久在神的恩中。
那些來被勾引來,或自己來猶太會堂的外邦人,不可能第一天就接受割禮,所以有些尚未受割禮的外邦慕道者,就稱為「虔敬的人」。也就是敬拜神的外邦人,這些人未受割禮,尚未正式入猶太教。
(徒17:1~4) 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坡里、亞波羅尼亞,來到帖撒羅尼迦,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,一連三個安息日,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,講解陳明基督必須受害,從死裡復活;又說:「我所傳與你們的這位耶穌就是基督。」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,就附從保羅和西拉,並有許多虔敬的(sebomai)希利尼人,尊貴的婦女也不少。
(徒17:16~17 )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,看見滿城都是偶像,就心裡著急;於是在會堂裡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(sebomai),並每日在市上所遇見的人,辯論。
這些入猶太教的歸信者與未正式入教的「虔敬的人」,在也會同猶太教徒一樣,上耶路撒冷敬拜神。
(約12:20~21) 那時,上來過節禮拜(proskuneo 敬拜)的人中,有幾個希利尼人。他們來見加利利伯賽大的腓力,求他說:「先生,我們願意見耶穌。」
(徒8:26~27) 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:「起來!向南走,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。」那路是曠野。腓利就起身去了,不料,有一個埃提阿伯人,是個有大權的太監,在埃提阿伯人女王甘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,他上耶路撒冷禮拜(proskuneo 敬拜)去了。
事實上,未受割禮的外邦人,不能進入聖殿的內部,但可以進入猶太會堂。
耶路撒冷的聖殿,由內到外分別是祭司院(Court of the priests)、以色列院(Court of the Israelites;只淮男性進入)、女院(Court of the women)及外邦人院(Court of the Gentiles)。
「soreg」是一種將外邦人院與聖殿其他建築隔開的圍牆,外邦人院的外牆, 用希臘文寫著:凡闖過此牆的外邦人,必被處死,(which threatened death to any Gentile who would dare enter)。
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捉,就是猶太人誤以為保羅帶外邦的以弗所人,特羅非摩進到以色列院(Court of the Israelites), 因為沒受割禮的特羅非摩只能在外邦人院(Court of the Gentiles)敬拜神。
(徒21:27 ~29)那七日將完,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看見保羅在殿裡,就聳動了眾人,下手拿他,喊叫說:「以色列人來幫助,這就是在各處教訓眾人糟踐我們百姓和律法,並這地方的。他又帶著希利尼人進殿,污穢了這聖地。」這話是因他們曾看見以弗所人特羅非摩同保羅在城裡,以為保羅帶他進了殿。
所以特羅非摩在猶太人的認知中,因尚未受割禮,只算是「虔敬的人」,只能在外邦人院(Court of the Gentiles)敬拜神,不能進到以色列院。
這些外邦「虔敬的人」又稱為「敬畏神的人」
(徒13:26) 「弟兄們,亞伯拉罕的子孫和你們中間敬畏 神的人哪,這救世的道是傳給我們的。
台灣聖經公會的線上研讀版<耶穌時代的猶太教 >一文就提到:
他們(指猶太人)這樣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不少當時的外邦人,然因為希臘羅馬文化認為野蠻人才用利器損毀自己的身體,割禮往往成為外邦人加入猶太教的障礙。在當時,那些參與猶太會堂各樣活動,卻未受割禮的外邦人,一般稱為「敬畏上帝的人」或「虔誠人」(參 徒10:2,22; 13:16,26,43; 17:4,17; 18:7),但他們因未受割禮,仍不能被視為猶太人。
哥尼流就是個未受割禮的「虔敬的人」及「敬畏神的人」。還受到猶太通國所稱讚。
(徒10:1~2) 在該撒利亞有一個人,名叫哥尼流,是義大利營的百夫長。他是個虔誠人,他和全家都敬畏 神,多多賙濟百姓,常常禱告 神。
(徒10:22) 他們說:「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,敬畏 神,為猶太通國所稱讚。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,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,聽你的話。」
CBOL 新約 Parsing註釋關於「虔敬的人」一詞的解釋:
虔誠人:指著哥尼流是加入會堂敬拜上帝的外邦人,追求猶太人的信仰,不過並沒有受割禮真正加入猶太教。
黃迦勒的查經大全有關「哥尼流」的背景說明:
「哥尼流」是當時羅馬人很普遍的名字。他是敬虔的人,就是外邦人參加了猶太會堂崇拜,守了其中部份的禮儀所得到的稱譽。他熱心禱告和救濟貧窮的人,這是當時敬虔的人常有的表現。
但是像他這樣的一個敬虔人,在猶太人的眼光中還不能算是一個潔淨的人。猶太人仍然不可進入他的家,不可和他一起吃飯。他也不能進入聖殿的以色列男人院,只能到外邦人院。這些敬虔的人必須要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查,然後守完一切規則,例如割禮等,才成為歸化猶太教的轉信者。猶太教的許多規則無形中將外邦人當作次等的公民。哥尼流隨從猶太教而認識上帝。他的敬虔和善心終於得到上帝的悅納,所以差派天使指示他走向更能得上帝悅納的道路。
關於進「猶太教的外邦人」與「敬畏神的人」的區別, 播道神學院院長,楊詠嫦博士<上帝的家書>316頁提到:
「敬畏神的人」雖是猶太教的慕道友,但他們沒有受割禮,並未正式「轉教」。
猶太人雖讓未受割禮的「虔敬的人」或「敬畏神的人」進到會堂聚會,但仍認為他們是不潔淨的,所以不能進入他們的家,也不能與他們同桌吃飯, 因為他們尚未正式轉教,所以飲食上還有許多猶太人認為是不潔淨的食物在餐桌上。所以耶路撒冷的割禮派門徒,因此指責彼得等人進哥尼流的家,並與他同桌吃飯。
(徒11:2~3) 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,那些奉割禮的門徒和他爭辯說:「你進入未受割禮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。」
當時割禮派的門徒,認為救恩只會臨到受割禮的人,因此在哥尼流接受洗禮前還受到質疑,原因就是他未受割禮。
同樣是外邦信徒的安提阿人尼哥拉,受洗成為信徒,甚至被選為七個有好名聲、被聖靈充滿、智慧充足的執事之一都未受阻, 主要的原因就是,尼哥拉已經先受割禮成為猶太教徒。
(徒6:5~6)大眾都喜悅這話,就揀選了司提反,乃是大有信心、聖靈充滿的人,又揀選腓利、伯羅哥羅、尼迦挪、提門、巴米拿,並進猶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,叫他們站在使徒面前。使徒禱告了,就按手在他們頭上。
耶路撒冷的割禮派的信徒,得知未受割禮的「虔敬的人」哥尼流等人,也受了聖靈跟他們一樣, 與彼得同去的割禮派門徒,也替彼得見證哥尼流家中的情形,才閉口不再爭辯。
(徒10:45~48) 那些奉割禮、和彼得同來的信徒,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,就都希奇;因聽見他們說方言,稱讚 神為大。於是彼得說:「這些人既受了聖靈,與我們一樣,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?」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。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幾天。
(徒11:17~18) 神既然給他們恩賜,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;我是誰,能攔阻 神呢?」眾人聽見這話,就不言語了,只歸榮耀與 神,說:「這樣看來, 神也賜恩給外邦人,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。」
然而部分割禮派的門徒,仍舊認為「虔敬的人」或「敬畏神的人」 ,洗禮後仍需受割禮才能得救,才會有後來保羅上耶路撒冷請使徒與長老決議的事件。
(徒15:1~2) 有幾個人從猶太下來,教訓弟兄們說:「你們若不按摩西的規條受割禮,不能得救。」羅、巴拿巴與他們大大地紛爭辯論;眾門徒就定規,叫保羅、巴拿巴和本會中幾個人,為所辯論的,上耶路撒冷去見使徒和長老。
耶路撒冷大會的決議,是認定這些受洗的「虔敬的人」或「敬畏神的人」,不需要再受割禮也能得救。但要他們遵守摩西時代,受割禮的外人與猶太人需共同遵守的條例,這些條例記載在利未記17章到18章內, 這些是摩西律法中,「本地人和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同歸一例」。內容可參考前一篇文章:<反律主義者的論點>。
雖然他們受洗後,飲食習慣不需按律法上猶太人的飲食條例,但提醒這些外邦信徒,飲食上並不是毫無限制,拜偶像的祭物與勒死的牲畜和血,仍然不可出現在餐桌上。
(徒15:20) 只要寫信,吩咐他們禁戒偶像的污穢和姦淫,並勒死的牲畜和血。
事實上飲食的條例在主耶穌被釘後,新的秩序出來後就已經廢除了,主耶穌也在異象中提醒了彼得。保羅也知道不可再用飲食上的潔不潔淨絆倒人。
(來 9:10) 這些事,連那飲食和諸般洗濯的規矩,都不過是屬肉體的條例,命定到振興的時候為止。
(徒10:14~16) 彼得卻說:「主啊,這是不可的!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,我從來沒有吃過。」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:「 神所潔淨的,你不可當作俗物。」這樣一連三次,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。
(羅14:14~15) 我憑著主耶穌確知深信,凡物本來沒有不潔淨的;惟獨人以為不潔淨的,在他就不潔淨了。你若因食物叫弟兄憂愁,就不是按著愛人的道理行。基督已經替他死,你不可因你的食物叫他敗壞。
有些人卻將這節解釋為,外邦信徒只需守這四點,不再需要守安息日與十誡的誡命。這就是不知當時的的背景,自己按照字面推論出的想法。
繼續看下一節就可知道,是否安息日被廢除了。
(徒15:21)因為從古以來,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,每逢安息日,在會堂裡誦讀。
信耶穌的基督徒,一開始並沒有離開猶太會堂,因此從聖經中可看出,每逢安息日,他們仍舊在猶太會堂聽到摩西的書有人在誦讀, 所以安息日這些十誡中的基本道理,平常都可聽到,信上就不需特別強調,只提醒他們可能忽略的部分。因為在外邦受洗的基督徒,並沒有完全脫離猶太會堂。
主耶穌所說的可證明,耶路撒冷的門徒仍到聖殿或猶太會堂聽文士和法利賽人,誦讀摩西的書。
(太23:2~3) 說:文士和法利賽人坐在摩西的位上,凡他們所吩咐你們的,你們都要謹守遵行。但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;因為他們能說,不能行。
一開始使徒在耶路撒冷時,天天在聖殿與家中教訓人,並沒有被趕出聖殿
(徒2:46) 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,且在家中擘餅,存著歡喜、誠實的心用飯。
(徒5:12~13) 主藉使徒的手在民間行了許多神蹟奇事;他們(或作:信的人)都同心合意地在所羅門的廊下。其餘的人沒有一個敢貼近他們,百姓卻尊重他們。
(徒5:42 )他們就每日在殿裡、在家裡不住地教訓人,傳耶穌是基督。
保羅尚未受洗時,經常在耶路撒冷的各猶太會堂,逼迫猶太會堂內相信耶穌的人。
(徒 22:19) 我就說:『主啊,他們知道我從前把信你的人收在監裡,又在各會堂裡鞭打他們。
(徒 26:11) 在各會堂,我屢次用刑強逼他們說褻瀆的話,又分外惱恨他們,甚至追逼他們,直到外邦的城邑。」
從使徒行傳當中,可看出保羅受洗後,到外邦傳福音,大多是先到猶太人的會堂,在很多地區當時的教會尚未建立起來時, 基督徒一開始都還留在猶太會堂,保羅並沒有吩咐他們離開。
(徒13:4~5) 他們既被聖靈差遣,就下到西流基,從那裡坐船往居比路去。到了撒拉米,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裡傳講 神的道,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。
(徒13:14~49) 他們離了別加往前行,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,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。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,管會堂的叫人過去,對他們說:「二位兄台,若有甚麼勸勉眾人的話,請說。」………他們出會堂的時候,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。散會以後,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、巴拿巴的。二人對他們講道,勸他們務要恆久在 神的恩中。到下安息日,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,要聽 神的道。………外邦人聽見這話,就歡喜了,讚美 神的道;凡預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。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。
(徒17:1~4) 保羅和西拉經過暗妃坡里、亞波羅尼亞,來到帖撒羅尼迦,在那裡有猶太人的會堂。保羅照他素常的規矩進去,一連三個安息日,本著聖經與他們辯論,………他們中間有些人聽了勸,就附從保羅和西拉,並有許多虔敬的希利尼人,尊貴的婦女也不少。
(徒17:10~12) 弟兄們隨即在夜間打發保羅和西拉往庇哩亞去。二人到了,就進入猶太人的會堂。這地方的人賢於帖撒羅尼迦的人,甘心領受這道,天天考查聖經,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。所以他們中間多有相信的,又有希利尼尊貴的婦女,男子也不少。
與保羅一同屬名寫信給哥林多教會的所提尼,剛信主時仍未離開猶太會堂,還繼續擔任管會堂的工作。
(林前1:1~2) 奉 神旨意,蒙召作耶穌基督使徒的保羅,同兄弟所提尼,寫信給在哥林多 神的教會,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、蒙召作聖徒的,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。基督是他們的主,也是我們的主。
(徒18:17) 眾人便揪住管會堂的所提尼,在堂前打他。這些事迦流都不管。
直到保羅在以弗所受到阻擋,保羅才離開這裡的猶太會堂,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, 各地方的基督徒便開始陸續離開猶太會堂。
(徒19:9)後來,有些人心裡剛硬不信,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,保羅就離開他們,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離,便在推喇奴的學房天天辯論。
直到西元132年西門巴柯巴(Simon bar Kokhba),帶領猶太人發起第二次起義,但他自稱「彌賽亞」,得不到仍在猶太會堂聚會的基督徒認同, 基督徒拒絕參加起義,遭受猶太教徒的迫害與驅趕,因此基督徒大規模的與猶太會堂分道揚鑣,才正式劃清界線。
就是因為許多地方一開始尚未建立教會,基督徒仍在安息日前往猶太會堂,聽管會堂的人誦讀摩西的書, 所以耶路撒冷會議才會提到,「摩西的書在各城有人傳講,每逢安息日,在會堂裡誦讀」。藉此說明十誡與摩西的書,他們每星期都會接觸到,不需特別強調。
因此將耶路撒冷大會的決議,解讀為安息日廢除,或者外邦信徒不需守安息日,根本是扭曲聖經原意。
神告訴以賽亞先知,那些守安息日的外邦信徒,才是末世與神聯合的人,才有資格進到聖山與聖殿。反之不守安息日的,並不是預言中與神聯合的外邦信徒。
(賽56:1~2) 耶和華如此說:你們當守公平,行公義;因我的救恩臨近,我的公義將要顯現。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,禁止己手而不作惡;如此行、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。
(賽56:6~7) 還有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,要事奉他,要愛耶和華的名,要作他的僕人─就是凡守安息日不干犯,又持守他(原文作我)約的人。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,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。他們的燔祭和平安祭,在我壇上必蒙悅納,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