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

用敬虔包裝的自高自大


    確信自己為公義公平,而藐視別人的。主耶穌以法利賽人與稅吏的禱告來作比喻(路18:9~14)。
    兩人都在殿裡禱告,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: 神啊,我感謝你,我不像別人勒索、不義、姦淫,也不像這個稅吏。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,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。稅吏遠遠地站著,連舉目望天也不敢,只捶著胸說: 神啊,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!
    法利賽人敬虔而自信的禱告,在神眼中卻是比稅吏不義。為何大衛也有類似法利賽人敬虔與自信,卻蒙神的喜悅呢?
(詩18:21~23) 因為我遵守了耶和華的道,未曾作惡離開我的 神。他的一切典章常在我面前;他的律例我也未曾丟棄。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;我也保守自己遠離我的罪孽。
(詩26:1~5)耶和華啊,求你為我伸冤,因我向來行事純全;我又倚靠耶和華,並不搖動。耶和華啊,求你察看我,試驗我,熬煉我的肺腑心腸。因為你的慈愛常在我眼前,我也按你的真理而行。我沒有和虛謊人同坐,也不與瞞哄人的同群。我恨惡惡人的會,必不與惡人同坐
    大衛與法利賽人最大的不同,就是法利賽人是以別人為標準,來脫穎出自己是良善的,法利賽人自信滿滿沒有求甚麼,也沒求神驗收。大衛的自信是以神交付的誡命為標準.並求神審察與試驗,且大衛沒有藐視別人,且懂得善惡分明
    還有法利賽人常常光說不做。主耶穌就曾用兩個兒子的比喻來指出這點(太21:28~31)。而且法利賽人展現的公義,只是假善,在神眼中不過是粉飾的墳墓(太23:27~28)。今天大家都想成為大衛,而不願成為法利賽人。但往往會不自覺的效法了法利賽人的步伐。

    例如我們是否經常喜歡把基督徒的愛掛在嘴邊,認為教會不該有種種<不該,不可>的教條,讓這個不可行,那個也不該做。甚至以此為理念,認為我們是來信耶穌不是信教條。
   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主耶穌的登山寶訓就有許多向不可殺人,不可姦淫等等<不可>的教條。口口聲聲要展現<愛>,卻忘了愛的真諦中,有一半以上是不嫉妒,不自誇,不張狂等等的教條。在反教會教條的同時,卻不知自己正在建立<反教條>的教條。
 
    我們是否也常指責,當今教會或別人沒有愛心,卻不反思自己又付出了多少愛心,所以我們的<愛心>也只是展現在與他人比較出的結果。不一定達到神的要求,並不一定是出於真理的愛。

    我們是否又認為,當今是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, <一言堂>早已過去。但是我們是否想過,就算<一言堂>時代已經過去, 網路上<百家爭鳴>的暢所欲言,並不能改變神的真理。
 
    我們有時將自己生活與信仰的體驗,融出一套<理念>,也分享我們的<理念>給他人。有與我們相同<理念>的人,會在社群網路上按讚留言。一旦出現不同見解者,是否便會質問起不同見解者,為何不能夠<愛與包容>?甚至群起圍剿,失去對不同見解者的<愛與包容>。建立起另一間<一言堂>

    當有同靈指出別人的錯時, 我們是否就立刻展現了<愛>及<包容>,馬上搬出,主耶穌講的<不要論斷人>,又對提出糾正的同靈說,你還不明白神的話嗎?指責別人的犯行時,只會將人推遠離神。當場讓同靈啞口無言。
    然而搬出<不要論斷人>的我們,就是自認為同靈的方式<是錯的>,我們的才是對的。是否自己也陷入<論斷人>的陷阱內呢?是否在自認為公義公平時,也同時藐視了別人呢?是否頓時也同樣陷入法利賽人的自義呢?
    照這標準,要做到<不要論斷人>就是不管別人說甚麼,我們都應該三緘其口,不管口頭上或內心都不該做出回應與判斷嗎?
    如果這樣的<不要論斷人>無限上綱,是不是身為警察的基督徒就不該逮捕犯人,基督徒的法官也不該定人的罪,身為老師的基督徒對於學生的偏差行為也不當糾正,父母也不當管教小孩的錯誤? 因為當這些人提出糾正的行動時,外表與內心都已定他人有罪,或已判斷別人是錯的了。都已經是<論斷人>了。

但主耶穌真的要我們完全<不要論斷人>嗎?
(太 7:1 )「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。
主耶穌講這話的同時又補充了一句
(太 7:2) 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,也必怎樣被論斷;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,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。
接下來又用眼中的<刺與樑木>,來說明。
(太7:5) 你這假冒為善的人!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樑木,然後才能看得清楚,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。
    主耶穌的意思,並非完全不能論斷人,而是要去掉自己的<刺與樑木>後,才能去拿出別人的<刺與樑木>。也就是主耶穌並不反對,自己沒有犯同樣過錯的情況下,去指出別人的罪。如同(西3:16)中的互相勸戒。互相勸戒的希臘原文是彼此告誡與警告,也就是要互相指出錯誤來。
    如果一方面拿<不要論斷人>來反制別人的指出錯誤,另一方面自己卻嚴厲論斷別人沒有愛及包容,會害人跌倒。難道此話一出就不會害你反制的同靈跌倒?這種行為是否與法利賽人同樣是假冒為善呢?

    保羅就精準的詮釋了這點,也就是自己所行和別人一樣,卻要指責別人。
(羅2:1) 你這論斷人的,無論你是誰,也無可推諉。你在甚麼事上論斷人,就在甚麼事上定自己的罪;因你這論斷人的,自己所行卻和別人一樣

難道所有的批評都是<論斷>嗎? 主耶穌有禁止人論斷嗎?
(太 7:1 )「你們不要論斷人,免得你們被論斷。
這裡<論斷>的希臘原文是 krino




意思是判斷、裁決、定罪。

聖經中,同樣使用 krino 這字的章節很多
(路7:43)西門回答說:「我想是那多得恩免的人。」耶穌說:「你斷的不錯。」
主耶穌講的「你斷的不錯。」,就是你<krino 論斷>的很好。

(路12:57~58)假冒為善的人哪,你們知道分辨天地的氣色,怎麼不知道分辨這時候呢?」「你們又為何不自己審量甚麼是合理的呢?
這裡指的<為何不自己審量甚麼是合理的呢?>,就是為何不自己
<krino 論斷>甚麼是對的呢?

(約7:24)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,總要按公平斷定是非。
斷定是非,就是
<krino 論斷>對錯。這章節強調論斷對錯,不可憑外貌,要憑公義。顯然主耶穌不是否定所有的<krino 論斷>,而是不公平的<krino 論斷>

(徒4:19)彼得、約翰說:「聽從你們,不聽從神,這在 神面前合理不合理,你們自己酌量吧!
自己酌量吧,就是自己
<krino 論斷>吧。

(徒15:19)所以據我的意見,不可難為那歸服 神的外邦人;
據我的意見, 就是根據我的
<krino 論斷>

(林前5:3)我身子雖不在你們那裡,心卻在你們那裡,好像我親自與你們同在,已經判斷了行這事的人。
已經判斷了行這事的人, 就是已經
<krino 論斷>了這個人了。

    保羅不在哥林多教會現場,卻能論斷那收繼母的同靈有罪。所以凡事都打著不要<krino 論斷>的口號,用<愛與包容>來寬恕罪的酵的人。在保羅眼裡並不是包容而是包庇,且展現出的<愛與包容>,卻被保羅指責是<自高自大>。
(林前5:2)你們還是自高自大,並不哀痛,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。


    表面上的故意謙卑敬虔, 不憑聖經只憑著自己所見過的肉體意念,去判斷事物,就是一種自高自大。
(西2:18)不可讓人因著故意謙虛和敬拜天使,就奪去你們的獎賞。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,隨著自己的慾心,無故地自高自大
    然而這種用敬虔包裝的自高自大,正逐漸的腐蝕著神的公義。這種自高自大也容易落入魔鬼所受的刑罰裡(提前3:6)。保羅才出言指正。

   保羅在處理哥林多教會犯罪的<自高自大>時說:因為審判(krino 論斷)教外的人與我何干?教內的人豈不是你們審判(krino 論斷)的嗎?至於外人有 神審判(krino 論斷)他們。你們應當把那惡人從你們中間趕出去。」
    就是因為哥林多教會用<愛與包容>,不願
<krino 論斷>他們中間犯罪的弟兄,保羅才指責他們,要他們<krino 論斷>犯罪的人,就是要把這人趕出教會。
    接著又告訴他們:豈不知聖徒要審判(krino 論斷)世界嗎?若世界為你們所審(krino 論斷),難道你們不配審判(krino 論斷)這最小的事嗎?豈不知我們要審判(krino 論斷)天使嗎?何況今生的事呢?
    因此信徒不但要
<krino 論斷>教會中的人,將來還要<krino 論斷>天使。當我們拿<不要論斷人>來當擋箭牌前,不知有看清楚這段聖經嗎?

(腓1:9~10)我所禱告的,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,使你們能分別是非,作誠實無過的人,直到基督的日子;
    原來愛心的長進上, 是要有充足的知識與見識去辨別是非。<愛與包容>不是要人完全不
<krino 論斷>,這樣就成了是非不分了。

(太24:11~12)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,迷惑多人。只因不法的事增多,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。
    假先知的出現,迷惑很多人.以致不法的事增加,愛心才逐漸冷淡。如無人出來假先知的惡行,如何使愛心恢復呢?


(來10:24)又要彼此相顧,激發愛心,勉勵行善。
    這章節彼此相顧的希臘原文是, 彼此注意觀察。彼此注意觀察,才能適時幫補同靈,同靈犯錯時也能適時的提出警告,這樣才是真正激發愛心。

言詞激烈指正別人就是論斷人,就是沒有愛心嗎?
    保羅不是告訴加拉太教會,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,勸他們不要隨從攪擾他們的人,甚至出言相譏,恨不得那些恨不得那些他們的人把自己閹割了。因此保羅是沒愛心嗎?
(加5:12)恨不得那攪亂你們的人把自己割絕了。

彼得甚至指責假先知假師傅及與他們同夥的是畜類
(彼後2:12)但這些人好像沒有靈性,生來就是畜類,以備捉拿宰殺的。他們毀謗所不曉得的事,正在敗壞人的時候,自己必遭遇敗壞。

當眾責備就是論斷人,就是沒有愛心嗎?就會把人推離神嗎?難道不是在警惕其他人嗎?
(徒20:20)你們也知道,凡與你們有益的,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,或在眾人面前,或在各人家裡,我都教導你們;
(提前5:20)犯罪的人,當在眾人面前責備他,叫其餘的人也可以懼怕

難道當眾點出錯誤,使別人不犯同樣過犯,不也是一種出於愛心的職責嗎?

   保羅不就曾當面指責彼得與巴拿巴的裝假行為嗎? 指出他們行的不正,與福音的真理不合。    保羅不當憑愛心指責他們的錯嗎?保羅就把出於愛心的嚴厲指責,認為是造就人, 不是敗壞人。
(加2:11) 後來,磯法到了安提阿;因他有可責之處,我就當面抵擋他。從雅各那裡來的人未到以先,他和外邦人一同吃飯,及至他們來到,他因怕奉割禮的人,就退去與外邦人隔開了。其餘的猶太人也都隨著他裝假,甚至連巴拿巴也隨夥裝假。
(加2:14)但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,與福音的真理不合,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說:「你既是猶太人,若隨外邦人行事,不隨猶太人行事,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?」
(林後10:13)所以,我不在你們那裡的時候,把這話寫給你們,好叫我見你們的時候,不用照主所給我的權柄嚴厲地待你們。這權柄原是為造就人,並不是為敗壞人

聖經不是吩咐要我們,要責備行暗昧無益事的人嗎?那正是主所喜悅的事。才是真正為主發光。
(弗5:10~11)總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。那暗昧無益的事,不要與人同行,倒要責備行這事的人;
(弗5:13)凡事受了責備,就被光顯明出來,因為一切能顯明的就是光。

如果沒有人指出錯誤來,有如何使人回轉,遮蓋許多罪呢?
(雅5:19~20)我的弟兄們,你們中間若有失迷真道的,有人使他回轉,這人該知道:叫一個罪人從迷路上轉回便是救一個靈魂不死,並且遮蓋許多的罪

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就是愛,但愛中沒有不義, 沒有惡及罪。愛中包含了許多的不可。
(羅12:9)愛人不可虛假。惡,要厭惡;善,要親近。
(羅13:9)像那不可姦淫,不可殺人,不可偷盜,不可貪婪,或有別的誡命,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。
(林前13:6)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
(約一4:18)愛裡沒有懼怕;愛既完全,就把懼怕除去。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,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。
<懼怕>的原因就是面對刑罰。而<刑罸>通常是犯罪應承擔的後果

真正的愛是真理的愛
約翰長老一直強調愛,但他所強調的愛是真理的愛。
(約二1:1~2)作長老的寫信給蒙揀選的太太(或作:教會;下同)和她的兒女,就是我誠心所愛的;不但我愛,也是一切知道真理之人所愛的。愛你們為真理的緣故,這真理存在我們裡面,也必永遠與我們同在。


真理的愛就是遵守神的誡命
(約14:15)「你們若愛我,就必遵守我的命令。
(約一2:53)我們遵守神的誡命,這就是愛他了,並且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。
(約二1:6)我們若照他的命令行,這就是愛。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當行的,就是這命令。

我們應當憑愛心接待客旅,但真理的愛的原則,是不接待越過基督的教訓的假師傅
(約一1:9~11)凡越過基督的教訓不常守著的,就沒有 神;常守這教訓的,就有父又有子。若有人到你們那裡,不是傳這教訓,不要接他到家裡,也不要問他的安;因為問他安的,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

    大家都喜歡聽溫柔和睦的話語,不喜歡聽言詞尖銳的批評。也間接造成教會內部的沉默螺旋。大家都喜聽吉言,說實話的米該雅不受落。認為不可背叛耶和華,也不要怕迦南地居民的約書亞和迦勒,差點被會眾用石頭打死。耶利米傳刺耳悔改的諫言無人愛聽,預言被擄七十年反而被上枷鎖,另一方面哈拿尼亞安慰猶大人二年之內將被釋放,這種鼓舞人心的話語受人愛戴。但事實如何? 

    保羅與巴拿巴在路司得行神蹟, 使生來瘸腿的能行走, 眾人與宙斯廟的祭司要向他們獻祭。他們為何不溫柔謙卑的憑愛心開導眾人,反要論斷他們是虛妄的,結果慘遭亂石打昏。
    因此真理的愛是要分明界線,憑愛心說誠實話不是說討人喜悅的話。不分是非的<愛與包容>不是真正的敬虔。


    不將罪與過犯指出,如何除去?愛如何能完全(約一4:18)? 因此不要將<愛及包容>無限上綱,也不要將<論斷人>汙名化。


    求主賜我們智慧及能力,在<論斷>與<分別是非>,<包容>與<包庇>,<愛>與<溺愛>間拿捏得宜。學習在真理與愛心上取捨平衡。才不致有敬虔的外貌,卻背了敬虔的實意,成了以敬虔包裝內心自高自大的信徒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